「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 話說催生「杜聰明紀念館」2000年奔走設立「還原校史」首披露

2023/10/24
「學者和政客相爭,就等於是雞蛋丟到石頭上,粉身碎骨…」林媽利說:「那是杜聰明老師在畢業典禮上致詞的一段話,那一段話她印象深刻」…
(附註:杜聰明創校高醫邀陳啟川入董事會,陳在黨國威權時代獲蔣介石拔擢,擔任高市長…)
林媽利說:「當我在2000年向時任高醫董事長的陳田植表示,要設置杜聰明紀念館,我們必須要記念他,不能作忘恩負義的人時,陳不是很高興,當時場面很僵,僵持不下….」。林媽利回憶這段過程時表示,當時要籌設「杜聰明博士紀念館」,希望藉著紀念館的設立,來恢復高醫建校精神!
「讓我們在他偉大的研究,不一定在最好的環境下,做出來。」!林媽利續說:「杜聰明的精神,所講的話,這對我有很大的鼓勵,因為我在馬偕醫院做血型研究時,那時什麼都沒有。」林媽利強調,杜聰明創辦高醫篳路藍縷的意志,她深受其鼓勵。
高醫大即將迎接創校69週年,台灣高醫大全球校友總會規劃系列活動跨越明年1月迎向創校70周年,10月15日首場活動《杜聰明博士日記》在高雄首度面世,實踐「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年代,發表會僅邀高醫校友參加,未對媒體公開,高醫第五屆校友、有「台灣血液醫學之母」的馬偕林媽利與會致詞披露她在2000年催生籌設「杜聰明博士紀念館」的過程
林媽利回憶這段過程時表示,當時要籌設「杜聰明博士紀念館」,肇因約2000年時,“一代醫人杜聰明”作者楊玉齡向其告知:「高醫現在學生沒有人認識他…」,讓她非常驚訝!所以她就發起校友捐款籌設杜聰明博士紀念館。
惟最後時任董事長陳田植只同意在最老的三棟二層樓房中的一棟的房間…。惟校友捐款本只是要籌建杜聰明紀念館,惟最後除了杜聰明紀念館,還多了校史館,這關於學校歷史這很好,惟還有陳啟川紀念館。林媽利說,這讓我很失望…。
《杜聰明博士日記1934年》和《杜聰明博士日記1935年》台北發表會將在11月11日(六)下午1點半至3點半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403室舉行。
主合辦單位為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與台灣高醫大全球校友總會,協辦單位為台灣醫學史學會與台杏文教基金會。

※人物介紹:
林媽利:1951年從高雄湖內的「文賢國小」畢業,進入台南有名的教會學校「長榮女中」,1954年考上「北二女中」〈今之中山女中〉,1957年考取高雄醫學院,畢業後考取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研究所,此後她在台大病理科從事教學研究工作長達16年。1972年及1978年她有兩次赴美進修的機會,在病理學的訓練取得解剖病理及臨床病理專科醫師資格,她回到台灣,希望能開啟台灣的血液病理學和血庫的新發展。可是她回台後發現台大並不支持她的理想,所以她接受了馬偕醫院的邀請,1981年進入馬偕的檢驗科,接下了當時最冷門的血庫工作,並開創台灣第一的血液學研究成果,她研究出最適合亞洲人的輸血作業方式MP法,並提出台灣不需作Rh篩檢的主張,她發現華人世界首見的ABO亞血型-B3血型,發現台灣稀有血型「亞孟買血型」,從1983年她加入「國際輸血學會」就讓全世界看到台灣血液免疫學的傑出表現,1987年她又成立「台灣輸血學會」改變台灣的血庫管理和捐血制度徹底解決「血牛」的沉痾。
1988年開辦全台第一家馬偕醫院的「親子鑑定」檢驗,1990年發表震撼國際的新血型Le〈a+b+〉血型,1998年她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傑出女科學家,2001年她發表「台灣人的來源」研究論文引起重大迴響,尤其是她以血型的基因研究,發現台灣人帶有南島語族群和平埔族的遺傳基因,引起相當的熱議。2010年她獲頒高醫傑出校友,2017年她獲頒「醫療奉獻獎」,她被稱為台灣血液醫學之母已當之無愧!
返回